一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
准确及时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学,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成绩,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管理;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也是为了弘扬先进、激励后进,为学院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决策支持,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教师晋升、评优、表彰的重要依据。认真组织、积极开展这项工作,可在教师中营造积极向上、良性竞争的氛围,充分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对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二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组织与开展
1、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,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另行安排。学生测评,则每学期进行一次。
2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由二级学院(系)、部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安排。各院(系)、部可成立院(系)、部评价小组(院系兼职督导员参加),统一负责组织本院(系)、部各教研室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实施,评价结果应在本院(系)、部内公示,并上报教学督导处核查备案。
3、凡跨院(系)、部上课的教师,以学生所在院(系)、部统一组织学生测评,测评结果由教学督导处通知教师编制所在院、部,并由该院(系)、部统一进行评价、考核。
4、非教学院(系)、部编制的校内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,由该课程管理教研室所属院、部负责实施。另外,如有两院(系)都独立开设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,则由两院(系)各自开设该课程的教研室负责进行。兼职教师的评价结果,由评价院(系)、部通报给该教师所在部门和教学督导处。
5、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由该课程管理教研室所属院(系)、部负责,评价结果上报教学督导处,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续聘依据。
三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
1、立德树人、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、敬业精神、工作态度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效果等。
2、“备、教、辅、改、考”五个教学环节的工作质量,有无突出成绩,是否具有鲜明特色。
3、在教学改革、创新等方面是否能够不断探索,并取得一定的成绩。
4、是否遵守教学纪律,有无教学违纪违规现象和教学事故。
四、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
1、导向性原则
评价指标体系要引导教师在教学水平、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上不断提高和发展。
2、科学性原则
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,体现现代职教理念,以实事求是的态度,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基本特征、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水平和效果。
3、可测性原则
评价指标体系要抓住主要矛盾,既要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,又要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和易于操作。
五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及权重
1、教师自我评教
评价方 |
权重 % |
项目 与分值 |
评价要素 |
分值 |
满分标准 |
教师 自我 评教 |
10 |
工作态度 30 |
师德教风 |
25 |
立德树人、为人师表、治学严谨、教学认真。 |
教学工作量 |
25 |
积极承担教学任务,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的要求。 |
教学纪律 |
10 |
遵守教学纪律,准时上下课。 |
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 |
15 15 |
严格考勤、管理,关心学生。 严格考勤、管理,关心学生。 |
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|
10 10 |
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。 |
教研活动 |
15 |
积极参与教研活动,完成规定的听课任务,积极参加业务进修。 积极参加业务进修。 |
教学过程 50 |
授课计划 |
10 |
授课计划按课程标准编制,并严格执行。 |
教案 |
15 |
课后有小结,每学期有补充、修改。 案。 |
考试 |
15 |
期未有重点地进行系统复习,考试工作规范,不及格率<15% |
访谈与答疑 |
10 |
任课教师要深入学生进行访谈。并须按教学要求给学生答疑,作好记录。 |
作业 |
20 |
按教学要求布置作业,作业量适中,难易适量,有综合作业,全批全改. |
课堂 |
30 |
课堂组织得法,重难点处理得当,信息量大,语言标准、清晰、流畅;板书、板图准确、清晰;学生听课认真,气氛融洽。 |
教学方式 |
与学生沟通 |
30 |
善于与学生交流,重视学生的反映。 |
教学手段 |
70 |
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,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|
|
|
2、同行评教
评价方 |
权重 % |
项目 与分值 |
评价要素 |
分值 |
满分标准 |
同行评数 |
10 |
工作态度 30 |
遵守纪律 工作投入 |
100 |
遵守教学纪律,准时上下课;教学认真负责、敬业、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;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;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|
教学过程 50 |
讲课基本要求;课堂组织;教学内容、方法;学生学习情况 |
100 |
不断钻研课程内容涉及的学科,跟踪本学科的前沿;备课充分;用普通话讲课,语言流畅、清晰、有条理、逻辑性强;注意启发学生思考,做到教学互动;板书设计合理;重点突出、教材处理得当;管理课堂纪律。 |
教学方式 |
与学生沟通 |
40 |
善于与学生交流,重视学生的反映 |
教学手段 |
60 |
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,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;恰当、有效运用各种教具。 |
3、教务处、教学督导处评教(专职督导员)
评价方 |
权重 % |
项目与分 值 |
评价要素 |
权重 |
满分标准 |
教务处、督 导处评教(专职督导员) |
20 |
教学态度 30 |
为人师表 |
10 |
仪表端庄,举止文明,品德高尚。 |
教学纪律 |
20 |
遵守教学纪律,按时上下课。 |
课前准备 |
20 |
教案规范、清晰。 |
教书育人 |
30 |
能进行课堂管理,注意教书育人。 |
治学态度 |
20 |
治学严谨,立足学科前沿;备课充分、深入,讲课内容丰富、准确、信息量大。 |
|
讲授 |
15 |
概念、难点讲述清楚、重点突出。 |
|
教学进度 |
15 |
认真按授课计划执行。 |
课程的先进性 性 |
10 |
注意介绍本课程的前沿内容。能介绍和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。 |
教学过程 50 |
技术应用性 |
10 |
理论与实际结合,注意与企业的联系,多举实际案例。 |
|
相关课程的关系 |
10 |
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衔接。 |
学生能力培养 |
10 |
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。 |
教学过程 |
课程结构 |
10 |
课程结构合理、教学内容按课程大纲或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的讲授。讲解深入浅出、学生易于接受. |
50 |
课堂组织 |
10 |
课堂组织得法,重难点处理得当,信息量大:j 言标准、清晰、流畅、有条理、逻辑性强;板宅 板图准确、清晰;学生听课认真、气氛融洽. |
|
时间分配 |
10 |
时间分配合理,难易、轻重用时恰当。 |
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20 |
语言 |
10 |
讲普通话,语言清晰、流畅、响亮。 |
因材施教 |
20 |
注意因材施教,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. |
20 |
与学生沟通 |
20 |
善于与学生交流,重视学生的反映。 |
|
教学手段 |
30 |
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常规的教学手段、方法。 段、方法、教具。 |
教学方式 |
20 |
能运用启发式教学、互动式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。 展教学 泼地开展教学活动。 |
其他方面 (增减分) |
|
|
教务处、督导处、专职督导员根据从学生座谈会、学生信息员反馈及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,给予一定的增减分。 |
4、教研室、院(系)、部评教
评价方 |
权重 % |
项目与分 值 |
评价要素 |
权重 |
满分标准 |
教研室、院(系)评教 |
25 |
教学态度 30 |
教学工作量 |
10 |
教学工作量达到要求,积极承担教学任务。 |
校外兼职 |
10 |
未私自在校外进行有偿兼职。 |
治学态度 |
10 |
语言规范、治学严谨、教学认真。 |
教学纪律 |
10 |
遵守教学纪律,准时上下课。 |
组织纪律 |
20 |
按时完成授课计划等各类教学资料、报表。 参加各种会议。 |
教学改革 |
10 |
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,积极承担教改任务。 教学建设任务。 |
教研活动 |
20 |
积极参与教研活动,完成规定听课任务,积极参加进修。 加进修,关心学校、系部的工作。 |
授课计划 |
10 |
严格按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,并按计划完成教学工作。 学任务。 |
教学过程 60 |
学生能力培养 |
5 |
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。 |
考试 |
10 |
期末有重点的系统复习,考试工作规范,不及格率低。 率低。 |
答疑 |
5 |
按教学要求答疑并作好记录。 |
作业 |
10 |
按教学要求布置作业,有综合作业,全批全改。 |
课堂 |
10 |
采用激励措施,师生交流融洽,气氛好。 |
课外活动 |
5 |
积极指导学生课外活动、撰写论文,有学生获奖。 |
教书育人 |
15 |
认真进行课堂管理,注意教书育人。 |
教学进度 |
10 |
认真按授课计划执行。 |
讲授 |
10 |
概念、难点讲述清楚、重点突出。 |
课程的先进性 |
5 |
注意介绍本课程的前沿内容。 |
技术应用性 |
5 |
理论与实际结合,注意与企业的联系,多举卖际案例。 |
教学内容 |
10 |
内容丰富,信息量大。 |
教学方式 10 |
与学生沟通 |
40 |
善于与学生交流,重视学生的反映。 |
教学手段 |
60 |
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具。 |
5、学生评教
评价方 |
权重 % |
项目 与分值 |
评价要素 |
权重 |
满分标准 |
学生 评教 |
35 |
基本要求 40 |
|
10 |
教学态度认真、负责、敬业。 |
5 |
上课不迟到、不早退,不停课、不随意调课,: 无故请人代课。 |
5 |
能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进行讲评。 |
5 |
重视答疑,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。 |
10 |
对课程内容及相关领域熟悉。 |
5 |
口齿清晰,表达清楚,普通话满足教学要求,板书规范。 |
课堂组织 25 |
|
10 |
讲课富于启发性,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 |
5 |
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. |
5 |
注重给予学生学习方法、思维方式和其他方面的指导。 指导。 |
5 |
注意课堂秩序,严格要求学生。 |
教学方法 15 |
|
5 |
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,关心教学质量和效果。 |
5 |
有良好的教学风格和特点。 |
5 |
鼓励学生提问,乐意与学生交流。 |
其他20 |
对教师教学和 对本门课程的 总体评价 |
20 |
|
注:以上各评价项最高得分为满分。每位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总分等于各项评价分之和减去事故扣分。
1、教师自我评教:教师自我评价在“备、教、辅、改、考”五个教学环节上的表现。自己填写教师教学自我测评表。
2、同行评教:同行评教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,由二级学院(系)、部教研室组织全员参加。
3、教务处、教学督导处评教:教务处、教学督导处的评教以专职督导员(含教务处、教学督导处、院领导)对教师课堂教学(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)的听课及平时了解到的反馈信息,(包括检查教案、授课计划、作业,与学生座谈等)所进行的评价、打分为主,教务处、教学督导处可根据掌握的情况酌情参与评分。
4、学生评教:学生测评,按《教师课堂教学测评程序》文件中规定的方法进行。见院文件《教师课堂教学测评程序》。
5、教研室、二级学院(系)、部评教:以教研室、院(系)、部领导的评价为主,可参考教师、督导、各级管理人员听课记录、学生信息员、学生座谈会的反映意见及其它反馈信息、教师接受教学任务的态度、授课计划的制定及执行、教案质量、试题适宜规范、作业批改情况,以及成绩单、考勤单、试卷完成等工作是否及时等内容进行考核。
6、教师违纪违规者扣分如下:重大事故扣20分;一般事故扣5分。少一次听课扣1分;各种教学工作会议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;各种日常教学工作安排,二级学院(系)、部以通知、纪要、文件等明确规定了截止日期,而没有按期完成的,每次扣1分。
7、学生测评,每学期进行一次,每学年取二次测评成绩的平均值。
8、优秀论文、优秀教材、校外学生统考成绩优秀等不在本次考核范围内。
六、评价结果的处理
1、二级学院(系)、部于考试周前两周的周二将学生评教结果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结果(包括纸质评价表、评教统计总表加盖院系公章、统计总表电子版),交付教学督导处。
2、评价分处理: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。
3、评价分在85分以上的教师才有资格参评本年度优秀等级。
4、评价资料存入教师业务档案。